存单变保单(什么叫基金定投)存单变保单合法吗

2022-08-21 12:05:32 生活指南 ads

存单变保单



本文目录一览:



近日,一则“百万理财变保险”的消息引发了舆论高度关注。其实,在银行买理财最后转为买保险,以及“存单变保单”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主要是销售人员通过片面介绍产品情况、夸大产品收益率、不告知可能存在的风险等误导行为,引诱消费者购买一些保险产品。

问: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保险销售乱象?

主持人:通常情况下,保险代理人、银保渠道、互联网保险平台有存在夸大年金保险收益率、违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在线平台“搭售”保险等行为。特别是部分保险销售人员在介绍分红型、*型等人身保险产品时,往往只介绍历史较高收益率,夸大宣传甚至不说明有些环节要缴纳手续费。还有一些保险销售人员为冲业绩,利用活动炒作概念,在自媒体平台以“即将停售”“限时限量”“产品打折”等概念向消费者推销保险产品。而且,由于自媒体平台门槛低、发布主体多、审核不严等原因,并利用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情况下的盲从心理,诱导其购买产品。

问:投保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主持人:购买保险时,一定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不盲目跟风冲动消费,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合理安排保险保障。具体来说,要知道分红保险未来红利分配水平是不确定的;投资连结保险和*保险可能要收取初始费用、死亡风险保险费、保单管理费、手续费、退保费等费用,切记要以合同约定为准。

与此同时,首先要保持警惕勿受高息理财诱惑。部分以高收益为卖点的“理财产品”,可能涉嫌非法集资,投资人要擦亮双眼分辨真假。其次,在遇到赠送礼品、“先返息”等情况时,投资人切勿一时冲动购买相关产品。此外,保险消费者要时刻警惕,拒绝与销售人员以个人名义签订投资理财协议。

此外,保险消费者可通过查看销售人员是否持有执业证书、所售产品是否为合法保险产品、销售人员所属公司地址是否为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地址等,来确保不会上当受骗。

问:一旦受骗上当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主持人:消费者因销售人员误导而受骗,甚至在享受保险服务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请及时向监管部门反映或向公安机关报警,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值得注意的是,《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17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要求实现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明确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要通过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采集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方式,记录和保存保险销售过程关键环节,实现销售行为可回放、重要信息可查询、问题责任可确认。

(本期主持人 李晨阳)

(




什么叫基金定投

有人说:

基金定投之前做了功课,感觉听上去还不错,那我所有的基金都可以用定投来买吗?


不不不,这位同志,在这里我必须遗憾地告诉你,并不是所有的基金都适合定投,有些情况下,一次性投资的效果或许比定投的效果更好。

这就好比你喜欢吃清蒸的东西,但却并不是所有的食材都适合清蒸,道理是一样的。

要想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从基金定投的定义来看,基金定投是一种定期定额的基金投资方式,通过在不同的点位进行投资,从而达到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摊平投资成本的效果。

但其实,定投的效果也会因我们的基金品种不同而产生差异。

我们以债券型基金指数和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为例,来看看相关的数据。



过往10年定投股票基金指数

VS债券基金指数平均成本对比

数据Wind,2012.7.25-2022.7.25,指数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假设2012年7月25日成立一只该指数基金,净值1元,后续基金净值与指数点位对应,每月第一个交易日进行定投,定投金额为1000元,由此获得每次定投的份额;不考虑申购赎回费用,分红方式选择红利再投方式;则定投平均成本公式为:定投平均成本=定投累计投入金额/定投累计投入份额,其中定投累计投入份额=每期投入金额/当期指数点位的加总。定投平均成本增加=(期末定投平均成本/期初定投平均成本-1)×*,上述数据仅为指数表现结果,实际投资收益结果和所投资的基金有关,可能和指数表现结果存在较大的出入。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从数据和图表上可以看出,债券型基金由于弹性较小,随着我们定投的推进,定投的平均成本也在不断升高,在过去十年的定投中,最终的定投平均成本约为近10年点位涨幅的50%分位,即相当于在今天和10年前点位的平均值处买入。


而对于弹性更大的股票型基金而言,定投平滑成本的效果反而更好一些,在过去10年的定投中,最终的定投成本约为近10年涨幅的33%,即相当于在今天和10年前指数点位之间的33%的分位买入。

因此,不同类型的基金,定投的效果也是有差异的。波动大的基金,更能够发挥基金定投“分批买入、平滑成本”的作用。


结论就是:

1.对于净值曲线平缓、波动较小的基金品种:

定投可能会逐渐拉高投资成本,反而没有一开始一次性投入体验好;

2.对于净值曲线短期有所波动,但长期迎头向上的基金品种:

在这种情况下,定投更有可能帮助我们在低谷时积攒更多便宜份额,或可在上涨时等待合适的机会收获,平滑投资的风险。


当然,最终选择什么基金定投,也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定,如果我们的初始金额不大,并且又比较厌恶风险,也可以选择债基等波动小的品种参与定投。

虽然平滑投资风险的效果可能不如一些波动大的品种,但也有利于培养我们良好的投资习惯哦!

免责声明: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本文资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不构成推荐、要约、要约邀请,也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客观冷静,量力而为。基金、理财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不等于基金、理财产品实际收益,投资须谨慎。




存单变保单合法吗

近日,陕西长武县的一位老人,到银行营业厅想取出一笔定期存款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存单”变成了“保单”。

两年前,这位老人在邮政储蓄银行当地的一个储蓄所,办理了一笔1万元的"定期存款"。当然老人自以为是存款,其实是一笔需要交费三年,存期5年的保险产品。

如果老人要提前取出,只能按照退保办理,这样老人的损失就大了。老人当然不干了。

对此,银行方表示过程中可能沟通存在问题,不过,对于老人的问题,也答应协调处理。

其实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尤其在农村,不少人都是这样“存款”的。

有些人心里大概是清楚的,也知道这是保险产品。但是银行工作人员在销售保险产品的时候,往往强调的是储蓄的属性,甚至会和同档期的存款产品进行相比,放大产品的收益。以高回报进行诱惑。

当然更多的人,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引导之下,稀里糊涂地办理了这些业务,在他们的内心里,认为这就是存款产品。

有时候,大家觉得都是乡里乡亲的,对银行的工作人员也比较信赖,再加上银行的信用背书,不论心里怎么想,最终也还是认可了这些产品。

业务办理之后,大部分的人会按照要求,交满约定的保费和期限。只要不提前支取,到期也确实可以拿到该有的收益,比5年定期存款利率还高一些。所以相当一部分客户还是颇喜欢这些保险类的理财产品的。

比如本文开头说的这位老人,在办理这款这业务的时候,银行工作人员应该也给她讲了这个产品的情况,当然中间也不排除有诱导的成分。但结果是,这个老人并没有真正听明白,老人的心里只关心收益,觉得这个产品比那个产品收益高,就办理了。其实心里是没有风险意识的。

当然话说回来,老年人的风险意识本来就低,再加上银行工作人员的有意诱导,往往就会上当受骗。

每个季度,监管部门都会通报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这些被通报的银行投诉统计当中,和存款理财产品相关的投诉量占比还是比较多的。而被投诉的银行当中,邮储银行的理财类业务投诉量通常位列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前列。这应该和邮储银行在农村的市场占有率有关。

投诉内容要么是存单变成保单了,要么就是存款变成理财产品了。诸如此类的投诉,多发生在老年消费者身上。

这个可能和老年人喜欢贪点小便宜有关,因此也往往会落入被骗的陷阱。监管部门也是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办法,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销售保险或者理财产品的时候,要明确告知消费者产品所存在的风险,不能诱导消费者,整个销售过程要进行录音录像。以此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比如,近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青海省分行,就因为开展保险代理销售业务过程中未制作并出示客户告知书而领到了罚单。事实上类似的罚单并不鲜见。

最后,再次提醒一下老年朋友们,在进行银行存款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保险产品和理财产品,不要把理财当存款。更重要的是,不要受高利诱惑,保住本金最重要。

@行家计划




存单变保单到期能取出全部本金吗

大家好,我是小银。


你是否也曾经有过这个疑问--


一份长期重疾险,

总保费十几二十万,

一直健康没有理赔,

这些钱就“消耗”掉了,

感觉...好像挺亏?!


那么如果一直没有发生理赔,

保险公司可以退还所有保费给我,

有病赔偿、无病返本,

既有保障、又有收益,

那多愉快啊。


市面上确实是有这样的产品。

但,没那么简单!

今天小银分三部分来说明!


1.重疾险‘到期取回本金’是?


首先有两点需要明确:

❶“重疾险到期”是什么意思?

买了重疾险,

有两个日期是一定要记住的,

“缴费年限”和“保障期限”。


“缴费年限”指的是我们交保费的时间,

比如趸交(即一次性缴完)、5年、10年、20年、30年等。


“保障期限”指的是这份保险保障到什么时候,

比如保终身、保30年、保到70岁等等。

30岁小张买了份重疾险,缴费期10年,保障到70岁。

那么重疾险到期就是满70岁的时候。


❷“取回本金”是什么意思?

取回本金也常被说成--

“到期返还”、“期满还本”,

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把所有已交保费退还给你。


但严格意义上,

重疾险是不存在期满返还的!!


若你听到业务员跟你说,

“取回本金”、“期满返还”这样的保险,

其实并不是一份单纯的重疾险,

那么这份返本重疾险到底是啥?


你只要翻开你的合同看一看,就真相大白了!

比如像下方这种,


其实是一份两全险附加一份提前给付重疾险的组合,

说白了你是买了两份保险!


这种产品重疾险是附加的,

两全险才是主险,

而两全险实际上是理财险,

这样往往保费就会比较高。


而你能到期取回本金,

是因为你多花了钱买了份理财险,

毛出在身上啊。


2.那要不要买‘期满返还’的重疾险呢?


要不要买这种保险,

考虑3个问题!


❶保费可以接受?

前面说了,

这种保险因主险是理财险保费会高很多,

如果在重疾险保额已经充足的大前提下,

保费还是在你的预期内

那也是可以考虑的。


❷收益率及流动性可以接受?

既然是理财,

那必须收益率足够吸引你才行啊,

假如不清楚你的保单收益率如何,

可以留言评论让小银微信帮您计算。

计算要趁早!别等多年后才发现痴心错付!!


此外理财必须考虑的一点是流动性,

返还往往是几十年后的事,

这些年都没有利息可取,

是否能接受?


PS:若中途退保,返还就拿不到了。


❸保障如何?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你终究还是想买一份保障大病的保险,

那么挑选重疾险的核心就应放到怎么挑保障上

至于返不返钱,

真的不是重点哦!


3.如何选择一份高性价比的重疾险

小银在下一篇文章超详细分享!记得关注我哦!


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在留言区评论哈~

这里是《小银说》,7年保险,沉迷保险测评,欢迎关注,也可以在公号同名找到我。


往期文章:

谁说大公司就没有性价比高的保险产品?

「温馨提示」投保重疾险后,这些事很重要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存单变保单》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存单变保单、什么叫基金定投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