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股友们!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那些“长得比我还要长”的股权投资——也就是长期股权投资!你是不是经常在会计课本里晕头转向,不知道哪些情况得用权益法?别急,今天就用怪兽级的通俗解读帮你搞定这些隐藏在财务报表里的“潜伏怪兽”。让咱们开启“权益法”打怪升级之旅!
别人公司都泡在“权益法”的坑里,咱们得先搞明白啥情况符合用权益法。资料显示,When,使用权益法的场景大概有十个左右,咱们一句个拆开说。
### 1. 持股比例在20%到50%之间的股东——操盘手等级
你要是持股比例在20%以上,而且能够对公司决策产生影响,那*要用权益法!比如你旗下公司投资一家创业公司,百分比一到四十几,就得用权益法。为什么?因为你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半个老板”,可以影响经营策略。
### 2. 持股比例超过50%,但还没有控制权?
哎呀,这个点特殊欢喜啦!超过50%,你就是“家里的大闺女”,基本上“地主婆”身份,但如果没有*控制(比如没有董事会席位或者没有控制合伙人),还得用权益法。在实际中,常遇到的是控制难题:既想操心,又不愿完全控制。
### 3. 投资具有重大影响——关键时刻不能少
啥叫“重大影响”?一般就是能左右对方公司决策,但还没有达到“掌控”级别——不一定拥有一股独大,但你的意见很重要。比如:你投了个股,占比12%,但却是公司董事,不用蒙圈用权益法。通常情况下,小于20%也可以!比如投资5块钱的微博“趣味号”,有点影响力,也得用权益法。
### 4. 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
这个点非常 Fengyong——不光持股,还得插手!比如:你加入了被投资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财务总监啥的,就说明你“身兼数职”,用权益法*合理。
### 5. 投资企业有联营关系——你俩好得飞天
“嘿,咱们是好友,投资了个公司,关系超级铁”,这种情况就得用权益法。尤其是你持股在20%-50%之间,还能影响公司运营,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超级多“家族企业”如此勾心斗角。
### 6. 投资企业有共同控制关系
“你和我一人一半”,还是合作成立的公司,账务处理光想都头大,就用权益法吧。它还能帮你“砸一砸造星梦”,让财务数据看起来更“正宗”一点。
### 7. 反复投资、多次买入
“我已经投资了这个公司五次了”,每次还在增加股权,说明你在公司中的影响力逐渐升级。这种情况,强烈建议用权益法,省得“自己亏自己”!
### 8. 投资行为影响企业财务
“我投资企业,不光出资本,还会影响转型布局、战略规划”,意味着你对企业运营影响巨大,也得用权益法,根本挡不住的“影响力”。
### 9. 投资涉及关联方
你和被投资公司有着“血缘、姻缘”关系?那不用想,用权益法稳妥得一批!你投的金,有可能在财务报表里搞出“仙人掌”,害得账面一团乱。
### 10. 投资收购并购后
刚吃完“并购大餐”,也得用权益法来“甜蜜总结”。因为你已经插手了对方的“家务事”,不用猜,用权益法直奔主题。
---
总结一下:哪个场景符合?持股在20-50%,还影响公司决策,参与管理,关系复杂?那就得用权益法才能把财务“喂”得飞起!否则,你只会“领钱吃瓜”——哪能行?
最后,讲一讲“坑”——用权益法时,得注意“权益变动”怎么记、股利怎么分、投资收益怎么体现——这些都不用“拉屎”,只要会玩“会计小游戏”,账务处理就能变“魔术”。
你说,懂了吗?还是想要“用钱买快乐”还是“用会计刁难”呢?反正,记住,这些“长得像长”的投资,什么时候用权益法,像“金刚芭比”一样,弹弹弹,亮晶晶!